职业教育先锋李红英:四川三河职业学院的教学创新与实践

时间:2025-07-01

产教融合的实践者

在四川三河职业学院这片职业教育沃土上,骨干教师李红英将企业项目搬进课堂的实践如同桥梁工程师,精准连接理论教学与产业需求。她主持的省级课题研究不仅构建了动态课程体系,更通过"教室即车间"的教学模式,使机械制造、电子信息等专业学生未出校门就掌握行业最新技术。这种把生产线搬进实验室的具象化教学,让毕业生就业率持续保持在区域领先水平。

教学创新的双轮驱动

李红英的教学方法论呈现出鲜明的双轨特征:在专业技能培养方面,她采用项目驱动法,将复杂的工艺流程拆解为可操作的模块化训练;在育人维度,则巧妙地将工匠精神编织进专业课程,如同给技术装备注入灵魂。其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的案例教学法,通过真实行业场景的模拟,使抽象概念具象为可触摸的操作规程。

职业教育的时代应答

面对产业升级带来的教育变革,四川三河职业学院以"德技并修"为改革内核,李红英带领的教学团队正进行着培养方案的动态迭代。这种调整不是简单的课程增减,而是像升级操作系统般重构人才培养架构——通过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、共编活页教材,确保教学内容与智能生产线保持同步更新。学院经济管理、建筑工程等专业群由此焕发出新的生命力。

作为川南地区职业教育的重要基地,该校持续输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成功实践表明:当教师像李红英这样既深耕专业又洞察行业,职业教育就能真正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引擎。[TABLE_PLACEHOLDER_X]